近日,筆者參與某鄉(xiāng)鎮(zhèn)干部推薦、考察工作。某紀檢干部因得票較低,群眾公認度不高,不能被列為擬提拔對象。誰知,該紀檢干部不從自身找問題,卻把原因歸結為嚴格監(jiān)督執(zhí)紀得罪了人。
把群眾公認度不高歸咎為監(jiān)督執(zhí)紀,這個觀點筆者實在不能茍同。誠然,紀檢干部強化監(jiān)督,嚴格執(zhí)紀,難免會得罪人。但得罪的,只是違法亂紀的“極少數”,“大多數”干部群眾還是擁護堅持原則、剛正不阿、敢于動真碰硬的紀檢干部的?!暗米锷贁等?、不負十三億”,作為紀檢干部,該做的事就要做,該得罪的人就要得罪。
從另一個方面說,對擬提拔、重用干部進行全面、真實、準確的考察,群眾的聲音尤其重要。作為一名紀檢干部,在群眾中的基礎好不好、威信高不高,并不取決于你從事的工作、履行的職責、權力的大小,而與你的品德操守、職責擔當、工作作風等息息相關。你若一心為民、廉潔自律、正氣凜然,同事自然欽佩,群眾自然擁戴。
但現實中,也的確有少數紀檢干部習慣于當“好好先生”,這個不得罪、那個不敢管,對一些違紀行為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”,最終問題沒解決,矛盾越積越多,群眾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;還有的表面上執(zhí)紀從嚴,實際上卻因人而異,紀律規(guī)矩的“手電筒”只照別人,不照自己。對于這樣的紀檢干部,群眾自然不會投贊成票。
誰堅持原則、秉公執(zhí)紀,誰不講原則、徇私舞弊,群眾心里跟明鏡似的。與其埋怨投反對票的群眾,還不如認真查擺問題,從自身找原因,深刻反省自己,找準不足,對癥下藥,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和完善,以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認真勁,敢于較真碰硬,強化監(jiān)督執(zhí)紀問責,贏得群眾支持。(甘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