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報道,湖北省武漢市發(fā)改委原主任吳清因貪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,并處罰金人民幣25萬元。之所以落此境地,緣于他對親情、人情的誤解。他“認為自己當官,有那個權力和能力,對于條件不好的親戚,能幫就幫一幫,沒什么大不了;對于朋友、老鄉(xiāng)的請托,也不好推辭”。
《孟子》有云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?!币馑际钦f:身處逆境,窮困潦倒,人生不得志的時候需要銳意進取,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修養(yǎng)、能力的提高;得志顯達、高官厚祿之后,要心懷天下,關心民生疾苦,造福一方百姓。為官從政,手握權力之后,是關心百姓疾苦,兼濟天下蒼生,還是礙于人情,優(yōu)親厚友、以權謀私,這需要每位黨員領導干部去認真選擇。
現實生活中,像吳清一樣講人情不講原則的黨員干部并不鮮見:有的一人當官,妄想“雞犬升天”,三親六故都想安排工作;有的搞江湖義氣,面對朋友的請托,毫不推辭,欣然允諾;還有的以“增進感情”為名,頻繁參與各種所謂的“老鄉(xiāng)會”“同學會”。凡此種種,不但損害了黨員干部勤政為民、清正廉潔的公仆形象,而且深陷“人情面子”漩渦難以自拔。
深究部分黨員干部講人情不講原則、講義氣不守底線的背后,有疏于對黨紀國法的學習;有隨波逐流、自以為是的想當然心態(tài);還有對親情、人情的錯誤理解。但歸根結底還是規(guī)矩意識淡薄,不知敬畏、不明底線、不守規(guī)矩。
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。黨員干部首先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員,也有親朋好友,不可能拒人千里、不近人情。但黨員干部的人情是建立在對紀律的敬畏之上的,而并非庸俗化的迎來送往、吃吃喝喝,不講原則、想幫就幫的“私情”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強調: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,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?!?br />
黨員干部不能為“想幫就幫”的人情所困。一方面,要樹立正確的人情觀,妥善處理好人情與原則之間的關系,不能為了人情放棄原則、為了人情損害黨性原則、為了人情突破黨紀國法的邊界。而要切實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,當人情與原則發(fā)生矛盾、私人關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觸時,必須毫不猶疑地站穩(wěn)黨性立場,做到人情服從原則,個人感情服從國家利益,堅定不移維護人民利益。另一方面,要堅定理想信念,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,不斷夯實自身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,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,時刻繃緊黨紀國法這根弦,不為親情所累,不為友情所惑,不為私情所困,不讓“人情往來”淪為貪污腐敗的陷阱,牢牢堅守住廉潔自律的陣地。
講人情,更要講原則。黨員干部只有講人情不失原則,講人情不失黨性,講人情不忘初心,不讓人情淪為利益交換的工具,把握好人情和原則的度,才能把濃濃的人情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坎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