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志,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,前央視主持人。近日,記者就正風反腐話題,在北京對王志作了專訪。
記者:假如今天的王志依然活躍在《面對面》的舞臺,就正風反腐話題,最希望與誰“面對面”?
王志:正風反腐如火如荼,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,大家都在關心、都會有感觸。作為曾經的媒體工作者,如果要我選擇的話,有三種人我最想了解。一是正面典型,二是反面典型,三是正風反腐的設計者、領導者。問什么呢?其實就是三個字——為什么。
對于領導者,當然有一些“為什么”想問。比如,政策出臺有什么背景,下一步如何執(zhí)行,遠景或者近景的目標是什么?“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”,我希望通過有效溝通讓執(zhí)行者和老百姓都能充分了解。
我接觸過很多落馬官員,像胡長清、成克杰,對于他們這一類人,我當然也有“為什么”要問。沒有人生來就是惡的,他們?yōu)槭裁磿叩竭@步田地?采訪胡長清沒有做任何策劃,最后談出“五個十年”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最后一個十年是他最有權力的十年,也是他墮落、出問題的十年,但前面的那些十年我覺得他跟正常人沒有區(qū)別。
對于正面典型,像姜瑞峰等等,要問的也是“為什么”。制度都是一樣的,為什么他們不出問題,是偶然還是必然,關鍵點在哪里?至于具體采訪誰,那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記者:作為記者,面對勤廉典型與面對腐敗分子,心境有何異同?
王志:其實他們對我來說沒有區(qū)別,從事媒體工作二十多年,坐在我對面的都是我的采訪對象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都是在協(xié)助我工作。采訪工作就是把他們身上有價值的東西傳遞給大家,起到弘揚正氣或者吸取教訓的作用。
但是,當我面對他們時,心里還是非常有感觸。對于“反面人物”、“階下囚”往往更有觸動,而采訪正面人物可能難度更大一些。因為在一些人眼里一方面可能覺得典型理所當然,見慣不驚;另一方面可能質疑典型的真假。在我的認識層面,采訪對象可能有高有低,“反的”我可能會把他往“線”上拉一拉,“正的”則要把調子“降一降”,但最后都需要從人的角度、從常識出發(fā)去考慮問題。
我常常感謝我這個工作,讓我從中吸取很多,一天之內能接觸到差距巨大的采訪對象,接觸到那么多不同領域的事實。這是工作,同時也是生活,很幸運自己曾經有這么一段經歷。
記者:這兩年回過曾經掛職的麗江嗎?有沒有感受到正風反腐給麗江政治生態(tài)帶來的變化?怎么看一把手在構建良好政治生態(tài)中的作用?
王志:沒有回過麗江,總體來說情況不是特別了解,但感情上的聯(lián)系還有。感覺麗江同樣不例外,恰好可以作為一面鏡子,能夠看到正風反腐有多深入、多廣泛。
一把手很關鍵。我們常說,“村看村、戶看戶、群眾看干部”。干部看誰?就看一把手。你做得好,大家都效仿;做得不好,很容易發(fā)生問題。一個地方的風氣怎么樣,工作有沒有成效,一把手舉足輕重。在我眼里,一把手都不是常人,很難,很不容易,要有非凡的控制力和執(zhí)行力。
記者:您在接受采訪時曾說不要妖魔化應酬,您感覺八項規(guī)定出臺三年多來,應酬上有什么變化?
王志:就吃飯而言,我覺得飯局少了,也不用喝酒。以前因為“熟臉”有時被人叫去作陪,現(xiàn)在很少了,回家吃飯感覺一直挺好。
人不吃飯不行,但瞎吃就有問題。我覺得現(xiàn)在沒有說不讓吃飯,而是不讓花公款,那是不該花的。再就是不要“吃過分”了。拼酒、吃“環(huán)境”其實不能叫吃飯,粗茶淡飯,“家?!蔽兜?,踏踏實實挺好。為什么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這么火?拍的都是家常的東西,食物的“原味”,食物的真諦。從小我父親就教育我不要浪費糧食,米粒掉桌上都要撿起來。所以我的理解就是,吃飯別浪費,別過于奢侈,別花公款,還有就是跟誰吃很重要,別搞“團團伙伙”、“小圈子”,別吃出問題來。
記者:除了吃飯,您還感受到哪些方面的變化?
王志:感受最深的主要是“吃”和“行”。很多過去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,現(xiàn)在都成了常態(tài)。比如,公車改革,改了多年都改不下去?,F(xiàn)在你看誰還用公車,誰還瞎用?
記者:您采訪過不少官員,自己也做過“官”,您覺得媒體和官員應該如何相處,怎樣更好地發(fā)揮媒體的監(jiān)督作用?
王志:當年我去麗江掛職,不少媒體朋友提出很尖銳的問題,我感到詫異,“我是你們中間一分子,怎么還不認識了”?后來一想就釋然了,媒體關注你,是因為老百姓關注,因為你有傳播價值。
在新媒體、自媒體時代,誰都離不開媒體,官員和媒體應該將心比心、換位思考。一方面,黨政部門應當善用新媒體,破除神秘化,及時、準確、權威地傳遞信息,這種傳播方式很有效;另一方面,媒體本身是瞭望者和“公器”,涉及到公共利益,發(fā)揮作用理所當然,但媒體自身也要有公德意識,要講究專業(yè)、職業(yè)。自媒體雖然有“自”的稱號,但是當信息傳播開來的時候,它就是大眾媒體,這就需要符合媒體的倫理和規(guī)則??傊?,我覺得二者應當各自守一方土地、各自盡到自身責任,相互理解、加強溝通,達到良性循環(huán)。
我注意到,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閉幕之后第二天就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吸引了媒體廣泛關注。我第一感覺就是,這是內行做的事,很佩服。一方面是因為對報道內容、方式、語態(tài)以及時間的選擇非常好,另一方面公眾對正風反腐的信息確實有強烈需求。正風反腐是我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群眾很關注。作為一名受眾,我要點贊。
記者:對于今年的正風反腐工作,您有哪些期待?
王志:我希望正風反腐沒有例外。每個人都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情,積極參與。比如,有的人說腐敗分子很可惡,但轉而就去給這個人行賄。一旦如此,整個社會風氣就會受到破壞。在堅持“老虎”、“蒼蠅”一起打的同時,也要避免“養(yǎng)老虎”、“喂蒼蠅”。實際上,正風反腐不只是紀委的事情,全民都應當意識到這場斗爭的重要性,并將這種意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,自覺踐行。這樣就能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,釜底抽薪、正本清源。(記者 瞿芃 程威)